- 軍銜
- (军衔, 軍銜)
清末改革兵制, 陆军从大将军正下士, 分十四阶, 实即军衔, 但时无此名。 民国元年(1912)1月,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军衔, 分大、 中, 少将校, 大、 中、 省领, 大、 中、 少尉; 一、 二等目士兵, 一、 二等兵。 2月, 又改定官佐军衔, 分三等九级。 上等官佐为大将军、 左将军、 右将军; 中等官佐为大都尉、 左都尉、 右都尉; 初等官佐为大军校、 左军校、 右军校。 同年八月, 北洋政府公布的制度与上述不同。 陆海军上等将官分上将、 中将、 少将, 中等校官分上校、 中校、 少校, 初等尉官分上尉、 中尉、 少尉、 准尉。 士兵分军士和军, 军士分上士、 中士、 下士; 兵分上等兵、 一等兵、 二等兵; 海军无上等兵, 分一、 二、 三等兵及一、 二等练兵。 后国民党政府沿袭此制。
* * *(軍銜, 军衔) 清末改革兵制, 陸軍從大將軍正下士, 分十四階, 實即軍銜, 但時無此名。 民國元年(1912)1月, 南京臨時政府頒佈軍銜, 分大、 中, 少將校, 大、 中、 省領, 大、 中、 少尉; 一、 二等目士兵, 一、 二等兵。 2月, 又改定官佐軍銜, 分三等九級。 上等官佐為大將軍、 左將軍、 右將軍; 中等官佐為大都尉、 左都尉、 右都尉; 初等官佐為大軍校、 左軍校、 右軍校。 同年八月, 北洋政府公佈的制度與上述不同。 陸海軍上等將官分上將、 中將、 少將, 中等校官分上校、 中校、 少校, 初等尉官分上尉、 中尉、 少尉、 準尉。 士兵分軍士和軍, 軍士分上士、 中士、 下士; 兵分上等兵、 一等兵、 二等兵; 海軍無上等兵, 分一、 二、 三等兵及一、 二等練兵。 後國民黨政府沿襲此制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